2010年8月27日 星期五

參觀世博


日本館機器人拉小提琴

世博軸上的一個主要的景:太陽谷有蒐集雨水的功能

西班牙館中的巨嬰,象徵著未來的希望

義大利館中的展品:名牌義大利鞋

沙特館(沙烏地阿拉伯)與印度館:從主題館12樓餐廳所照

台灣館的夜景


台灣館點天燈的檯子

台灣館全景

上個週末以兩天的時間參觀世博。因為跟了一個貴賓團,受到特殊的安排,不需要排隊,兩天參觀了7、8個熱門的展館。下面分享一些兩天參觀的感想。

首先最大的感觸是這們多人在大太陽之下奔波排隊沒有怨言。相對於各種貴賓團有車子可搭,從一個館到另一個館之間不要走路,進館時走特別通道,每次我進一個館時看到在旁邊排隊的人都覺得十分的不好意思。心裡也一再地在想為什麼不能大多數的館都用預約的方式來入場參觀,為什麼不能用文明一點的方式不要讓這麼多人受苦。
世博每天進場的人數還是4、50萬人,並沒有受到天熱需要排隊時間很長的影響而減少,這是我很難理解的。或許,在大陸平民百姓很習慣或者很認命有辦法的人享受特權,而不去要求主辦單位想辦法來解決問題。我想因為這個原因,外國人來參觀的非常少,這是世博最失敗的地方。

參觀了7、8個熱門館,發現現在的展覽,實物展示已經不是主流,取而代之的是2D、3D、4D影片,講究的超酷炫的科技。影像的溝通效果較佳,而且一次可以很多人同時觀賞。所以每個館都有一個播放影片的大廳,中國館的可以一次容納700人,台灣館則是7、80人。除了主題影片之外,其他的展覽也都是用多媒體來展示。看了各館的影片,令我印象深刻的有上海館,觀眾感覺像是坐在一艘船上,船身還會搖晃,開在黃浦江上,周圍的景物從19世紀的農村漸漸的轉變成21世紀高樓大廈的上海。阿聯酋(台灣稱為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館的影片也是異曲同工,從一片沙漠兌變成現代化的七星級帆船飯店。

中國館的清明上河圖把原圖放大30倍,圖上的人物、馬車、河中的水都會動。時間還會從白天轉變成晚上會點燈。古典加上現代多媒體科技是很好的創意,聽說創意及製作都是台灣的公司承攬的。可惜的是館內人擠人,觀賞的品質太差。

同樣人擠人,觀賞品質很差的是德國館。德國館內有許多很有意思的互動式展覽,可惜人太多,沒有辦法仔細的欣賞。德國館有一個噱頭,就是在一個劇場中有一個大圓球,可以隨著眾人吶喊的聲音的大小而擺動,用來顯示眾人合作的重要性。原來以為是聲控吧,但是實際看了之後覺得應該只是戲劇效果而已。

義大利館是參觀的各館中唯一以實物展示為主的。義大利的各式名牌商品、法拉利跑車、時裝、鞋子、橄欖油、義大利麵等等,很能充分展現義大利的生活方式。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個館。

台灣館在輿論上受到許多的讚美,實際參觀之後發現其實與其他的大館比起來,台灣館很小,內容也很少,但是台灣館贏在參觀流程的設計。從進館開始(每梯次70人,在館內20分鐘)就是在一個很舒適有導覽的情況下進行,不受外界的干擾,不會人擠人。所以完成20分鐘的參觀感覺很受尊重,離開時還有贈送小禮物,這些都讓人感受很好。台灣館大受歡迎是台灣的驕傲,也顯示台灣在服務業上真的是有競爭力的。據說台灣館也是唯一使用預約券的館。但是拿預約券還是要排隊。

附上一些照片供觀賞。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