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兩本書,書名都是數字。
第一本是最近媒體曝光度很高的一九四九─大江大海(龍應台著),第二本則是312號公路。下面簡單談談讀這二本書的感想。
一九四九也是我出生的年代,一九四九更是中國大轉變的年代,共產黨在北京建國,國民黨則到了台灣。一九四九距今六十年,中國高調的大肆慶祝建國六十週年。戰敗的一方到台灣同樣是六十年,又碰到了八八水災,灰頭土臉的,今年的國慶真是低調到不能再低調了。
龍應台這本書就是要呈現一九四九年這個政權轉手過程中一般的平民百姓所遭受到的影響。許多的外省人,流離到了台灣,更多的人則死於戰亂。這本書以個人遭遇的方式來書寫,一開始是龍應台父母流離到台灣的過程。接著是一個人、一個人的故事,都是有血有肉的有名字的人。龍應台以這種文學的處理方式,牽動著讀者的心緒,一開始讀就放不下來,三百多頁的書,我兩三天就讀完了。
我是與龍應台同一個年代的人,我的父母也是從大陸來台,只是比較幸運不是逃難來台的,少了逃難的辛酸,然而兩岸相隔數十年,母親思念在大陸的母親及兄弟姊妹的心情,以及想盡辦法接濟大陸親人的過往,仍然是我鮮明的記憶。
大陸來台逃難的故事以前也看過一些,所以並不是完全的陌生。這本書中有幾個我第一次知道的事件:最令我吃驚的是國共內戰時期長春圍城的慘劇。林彪領導的中共解放軍圍城半年之久(1948年的3月到10月),圍城軍隊不讓平民百姓出城,食物很快就不夠了,開始時,國民黨還可以空投食物,後來連空投的能力也沒有了。整個期間,估計至少餓死了30萬平民百姓。龍應台感嘆南京大屠殺日本殺死了三十萬人,這個事件不斷的被紀念,提醒世人的注意,中國更把它拿來做為愛國的教材。然而長春圍城死的三十萬人卻是被隱藏、被遺忘的。
山東、河南流亡學生的故事,以前也知道一些。但是這本書中讓我有一個更全面而清楚的瞭解。這些流亡學生就是龍應台想要表現的那一代人「顛沛流離、生離死別」的辛酸,最具代表性的一群人。
為了能夠繼續讀書的理想,八所山東中學的學生離開家開始流亡,1948年出發的時候是8000人,到達廣州準備登船到台灣的有5000多人,到達澎湖後卻被強迫去當兵。河南流亡學生的遭遇更慘,出發的時候有5000多人,輾轉到了廣西時只剩下一半,後來隨著黃杰的部隊千辛萬苦翻山越嶺,退到越南時只剩下300人,還隨著軍隊被關進集中營三年半,才得以到台灣來。
這篇已經過長,312號公路留到下篇再寫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