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4日 星期四

換新手機

在忙碌而制式的生活中幾個月一下子就過去了。最近終於有一個新話題可以與大家分享一下。

我在一個多星期前換了HTC Android 系統的智慧型新手機。換這個手機可是思考了許久才做成決策的。經濟學上假設人是理性的,任何的行為都必須經過一番成本效益的考量,只有當效益大於等於成本的時候才會行動。我購買新手機的決策是否符合理性的假設呢?就聽我來分析一番吧!

其實從買第一個手機開始,我就一直質疑自己有這個需要嗎?我有需要隨時都可以與人聯絡或別人隨時都需要找到我嗎?我是一個坐辦公室的人,隨時要用電話很方便的。然而在手機普及之後,現在人人都有手機,手機的方便性已經被大家接受了。我的手機使用量並不大,多年來都是用最低費率,每月多花個300元手機通訊的費用,換來隨時可打電話的方便性,應該值得吧!

最近幾年iphone帶起智慧型手機的風潮,最大的不同是可以用手機上網。我兩年半前買的手機其實就已經是可以上網的手機,但是在理性分析下我沒有使用這個功能。這一兩年來,一直聽到手機上網的新功能,又看到周圍有不少年輕人都已經在使用了,讓我躍躍欲試。然而我的工作型態沒有變,我可以隨時在辦公室或在家上網。一年出國旅行、出差等外出的次數實在有限。手機上網這個新科技可以給我帶來的效益大於成本嗎?

手機上網的成本很清楚,吃到飽方案一個月要800元,加上原來通訊費用300元,每月手機費用就要1100元,(還有家中的上網費用及室內電話費用,每個月交給電信公司的錢還真不少呢?)以經濟學的觀念來說,我們要比較新增的成本與新增的效益。新增的成本是每月多繳800元,還有買手機的費用,假設本來就要買新手機,智慧型手機比一般的要貴上幾千元,這個費用就暫時不計了。

新增的效益呢?效益的衡量就很難量化了,就看你覺得值不值得,所以每個人都可能會有不同的評價。我最後買了,就表示我認為值得?道理何在呢?

手機上網這個新科技與許多新科技一樣,在開始的時候,都還不太能體會它帶來的好處。我在購買新手機之前雖然很難說出他的具體效益,然而隨著科技的普及,應用越來越多,可以預期未來不斷的會有新的我還不知道的價值出現。所以簡而言之,我在效益的衡量中,不但包括了現在的效益,還包括了未來我還不是十分清楚的效益。(您會不會認為這樣的說法太牽強啊!)

現在來說說買了手機一個多星期的心得吧!新手機帶來的新鮮感讓我每天花不少時間與他為伍來摸清楚它的性能。至今為止我發現了幾個非常好的功能,與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我發現在行事曆功能上可以與google 帳號的行事曆網上同步更新。我不論在PC 上的google 日曆或在手機上日曆更新行事曆,另外一邊立即透過網路同步更新。這讓行事曆的使用效率大幅提昇。過去總覺得在手機上新增行事曆很麻煩。在PC上新增行事曆則要透過PC與手機的連線才能把資料傳過去,這也有點麻煩,所以後來我都放棄使用前手機這個功能。

第二:智慧型手機有定位功能,知道持手機者目前的位置,所以以此為中心發展出了許多的應用軟體,例如可以查周邊的地圖、餐廳、停車場等等。我在Market 上免費下載了公車軟體,可以察看附近的公車動態,多少時間車子到站等。要出門搭公車前先查一下可以節省不少等車時間。此外我也下載了查餐廳等的軟體,是否好用,有待慢慢的發掘。

第三:我下載了免費的Merriam-Webster線上英英字典,過去手機也有字典功能但都是比較簡單的字典。我在20多年前曾經買過紙本的這個字典,非常的大本,難以攜帶,所以使用的機會也不多。現在可以使用網路版的,非常方便好用,遇到察看的生字中還有生字,一按就可以到另一個生字。還有最近所查生字的紀錄,隨時可以回去複習,這些設計都很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