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9日 星期六

北京香山碧雲寺緬懷中山先生

香山公園的一角,看得出公園林木茂盛的樣子

香山公園中的一景,背景中可以看到纜車
孫中山紀念堂除正廳外,還有兩間側廳,共三間展覽室


致蘇聯遺書(一)



致蘇聯遺書(二)

中山先生衣冠塚


碧雲寺古色古香的牌樓

碧雲寺最高處拍的全景

此次到北京去時間較長, 安排了一個郊外踏青的行程,就是到北京西郊的香山去。香山的地位大約類似陽明山之於台北。我在北京的六姨要他的兒子,我的表弟開車載我們去。他有一點不解,這個行程對於外地遊客有什麼吸引力?他說香山最熱門的時間是每年9月看楓紅,平時則是附近居民登山練身的地方。

車子剛開始上山時,真的與上陽明山的感覺還滿像的,據說山上有國家領導人的別墅,這點也與陽明山相似。後來又在山區蜿蜒小路走了一陣才到了香山公園的後門,停了車,我們走進公園。公園內有高大的綠樹,步道也規劃得很好,還有一個輕便的纜車可以登頂,感覺是一個很好踏青的地方,尤其這兒不是遊客必來之處,沒有其他景點的嘈雜。可惜我們去的當天下著不小的雨,郊外踏青的願望只有放棄,改去香山公園內著名的寺廟碧雲寺。

碧雲寺也有數百年的歷史,古色古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有孫中山先生的紀念堂和衣冠塚,因為他在北京過世之後,在碧雲寺暫厝了四年,然後才遷葬南京中山陵。紀念堂中有一些中山先生的照片、墨寶等。其中最引起我注意的事刻在牆上的的給蘇聯的遺書。我們從小都熟讀國父遺囑,而國父給蘇聯的遺書則是台灣的學生完全不知道的。看了這個遺書才知道當年國父對於新成立的蘇維埃共和國抱有多麼大的期望,遺書中充滿了希望蘇聯能夠幫助中國擺脫帝國主義壓制的熱切期待。這個期待應是國民黨第一次聯俄容共的背景。接近一個世紀之後,回想蘇聯過去對周邊其他國家的帝國主義式作法及對中國的傷害以及蘇聯現在已經瓦解,也感嘆偉人的眼光也是有他的時代侷限之處。

我們在中山紀念堂待了不少時間,細看了展出的文物。然後又登到寺的最高處,看了中山先生的衣冠塚。香山踏青之旅成為緬懷中山先生之旅,我覺得很值得。


























2009年8月25日 星期二

北京的新與舊

798園區中的一景。
798園區的一角

水立方的夜景



白色大院中清朝皇家式的餐桌布置



從頤和園的最高點佛香閣拍攝的,可以看到遠處著名的十七孔橋。



這是我拍到視野最廣,看到最多蜿蜒長城的一張照片,可惜當天天氣不是很晴朗。


8月中旬到北京開會兼旅遊,距離上次去北京已經有十年的時間了。北京當然有許多新的東西,最新的當然就是奧運的鳥巢與水立方了。

8月的北京旅遊真是到處是人,遊人是以國人居多,應是各省民眾趁著暑假全家旅遊。我不太記得十年前是否也是這樣。

北京最吸引遊客的還是老祖宗的東西,故宮、長城、頤和園、恭王府等傳統景點到處是人。幾張照片可以證明這點。兩年前我們去義大利,也是到處是遊客,但是是以外國遊客居多,當時就深感義大利人很幸運,因為他們的GDP有很大部分是靠祖先財創造的吧!北京也不惶多讓,這就是傳統文化大國的優勢吧!

祖先財加上創意來演繹、展示中國的傳統文化也是賺遊客錢的好方法。此次我們去了「老舍茶館」與「白家大院」都令人印象深刻。老舍茶館是戲曲、雜技、雙簧等傳統文化的表演,邊喝茶、邊看表演。「白家大院」是一個前親王府裝修而成的餐廳,服務人員都穿著清裝,女孩是穿格格裝,餐廳裝潢與布置也都是清朝皇族的規格,非常豪華,服務也很好。

798是一個創意藝術園區,是北京新的一面。在一個龐大的舊工廠廠區內。798聽說原是一個兵工廠的代號。廠區內有很前衛的油畫、攝影、裝置藝術,也有比較平易近人的家具、手工陶、陶笛、項鍊等手工藝品。來逛的人以年輕人居多。我們逛了二、三個小時,大概只逛了其中一半還不到。台灣推了很久文化創意產業,798應是這個概念下的具體實現,很推薦您下次來北京時去逛逛。

2009年8月7日 星期五

影片週

放暑假一個月了,比較清閒,想看電影卻沒有好看的片可看。
終於7月底等待許久的飛天奇蹟及白銀帝國上映。本來大女兒第一志願是要看飛天奇蹟,但是為了顧及全家人的偏好,她妥協了一起去看了白銀帝國。

接著一個星期又租DVD片看了:其實他沒有這麼愛你、愛從心開始、為愛朗讀及送行者四部片。不折不扣的電影週。

白銀帝國的故事是講清末山西天成元票號在遭遇家庭遽變及整體經濟環境改變之下,兩代的經營者如何面對變局的故事。去年曾經到山西去旅遊,對於山西票號的歷史背景略有瞭解。所以對於這部影片的接受度也較高。

山西在清朝發展出票號的行業,以異地匯款為主要的業務。共有四十多家,每家在全國各地都有分號,號稱可以匯通天下,所以山西可以說是全中國的金融中心,對於全國性商業的發展有很重要的貢獻。 但是受到新式銀行業的衝擊,以及從清末到民國以後不斷的戰亂,這些票號都未能逃過停業的命運。

白銀帝國整體而言拍攝得相當認真,故事也說得很清楚,有一些非常壯闊的風景。該戲的最高潮應是兒子因為可憐小額存款人的損失,要把要把家中十幾代以來所累積的大量白銀拿出來代償清廷所發行已沒有公信力的紙鈔。對此父子二人有一番激烈的爭辯,最後父親讓步了,說:「我對不起祖先,但是贏回一個兒子」。到此劇情相當的感人,但是最後在祖先的遺物中找出一幅「仁義」二字的捲軸,整個電影又似乎變得太說教了。
整體而言,我認為這個電影還滿好看,但是孩子們覺得有點太嚴肅,而且戲劇的張力不夠強。 小女兒看完後想要找原著「白銀谷」來看,但是書店竟然說絕版了。

為愛朗讀與送行者都是奧斯卡片,上映的時候就想去看,但是當時沒有空。兩片都很好看,為愛朗讀是德國二次大戰後的內省片,我還先看了小說,電影基本上相當的忠實於原著,所以看DVD片時少了一點懸疑的樂趣。原著對於什麼是公平正義等的內省有比較多的著墨,電影則比較不容易表現這部分。

送行者是一個從事從納棺者的成長故事。一開始,不但家人、一般人無法接受這個工作,連他自己也無法接受,到後來太太接受他,結局時為他離家多年的父親納棺,在這個過程中與父親和好,相當的感人。電影的最後也忍不住流下淚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