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鬧的金山老街,鴨肉店就在最裡面的廟前一角
上週過了60歲生日。在60歲的時候仍有好的健康,貼心的女兒陪伴在身邊,沒有工作與經濟上的壓力,老公雖忙碌但週末還會作個晚餐。這一切應該算是有一個幸福的人生了。但是人生還是不斷要有新的體驗,新的驚奇才能充滿活力。
上週六的金山吃鴨肉之旅就算是一個新的驚奇了。這是去朱銘美術館的順路。老公聽說金山老街有著名的鴨肉店,我們就去一探究竟了。鴨肉店在一條非常熱鬧的小吃街的最裡面。佔據了一個廟前面的一角,一個小小的廚房。這個小廚房供應小街上六七個不相連的店面,有的店面還有好幾層樓的人同時吃飯。這些店面內擺著一個個大圓桌及小圓凳。稱不上舒適,但還算乾淨。顧客必須先在任何一個店面裡找到座位,然後到廟前去拿菜,有炒麵、炒青菜、鴨肉等等。大家端了自己的菜走在小街上,到你原先找定的店面的座位上去吃。
在下午一點多的時候,看起來所有的店面裡都坐滿了人,生意真是好的沒有話說。我們一行四人好不容易才以併桌方式,在一個店面找到了座位。
我們通常看到的狀況是如果有一家地方美食出現,旁邊就有會有好多家同業出現來競爭。但是為何這裡沒有出現其他競爭業者呢?大家討論的結果是這個業者太厲害了,他一家就滿足了所有市場的需要。整條老街有三分之一的店面都是他的服務範圍了。其他業者哪裡還有空間。
這個景象真是台灣庶民文化的經典,這裡服務不重要,美食最重要。對我來說這其中有好幾個驚奇,代表著台灣文化的特殊性:
1. 業者的高效率,一個小廚房可以供應這麼多人同時吃飯。
2. 顧客的高配合度,大家甘心樂意,自己端著菜在街上走到隔幾個店面的座位。
3.業著與顧客的互信。人雖多而不亂,而且竟然不是在拿菜的時候付錢,而是吃完付錢。